陶粒回轉窯預熱溫度和時間對陶粒功能的影響!發(fā)表時間:2019-04-19 13:50 一、 預熱溫度對陶粒性能的影響 預熱階段是陶粒進入焙燒階段的預處理,實驗選取400℃,450℃,500℃、600℃5個不同溫度考察預熱溫度對陶粒性能的影響。將105±2℃下干燥1h后的生料球分別在上述5個溫度下預熱30min,然后在900℃下焙燒15min待自然冷卻后測試陶粒的吸水率和表觀密度。 預熱的作用在于調整生料球的化學組成,減少生料球進入高溫后因溫度急劇變化導致炸裂,同時也使氣體逐漸產(chǎn)生。隨著預熱溫度的不斷升高,陶粒的吸水率降低,表觀密度逐漸變大,這是因為溫度過高,使陶粒在燒制過程中產(chǎn)生的氣體在未達到枯度時已經(jīng)逸出,影響了陶粒內部的孔隙結構,使吸水率下降,表觀密度變大。在450℃時,吸水率較高,表觀密度較小,陶粒性能好,所以確定預熱溫度為450℃。 ![]() 二、預熱時間對陶粒性能的影響 選取15min,20min,25min,30min,35min5個不同時間考察預熱時間對陶粒性能的影響。將105士2℃下干燥1h后的生料球分別在450℃下預熱15min,20min,25min,30min,35min,然后在900℃下分別焙燒15min,待自然冷卻后測試陶粒的吸水率和表觀密度。 隨預熱時間的變化,陶粒的吸水率先增后減,表觀密度先減后增。這是因為預熱時間過短,預熱沒有起到調整生料球化學組成的作用,預熱時問過長,陶粒在燒制過程中產(chǎn)生的氣體在未達到粘度時一己經(jīng)逸出,使氣體在燒制過程中應起到的造孔、擴孔作用減弱,影響了陶粒內部的孔隙結構,導致吸水率降低,表觀密度增大。在20min時,吸水率較高,表觀密度較小,確定預熱時間為20min。 綜合實驗結果分析可知,燒制煤泥陶粒的工藝條件為:干燥溫度105±2℃,干燥時問1h,預熱溫度450℃,預熱時間20min,焙燒溫度900℃,焙燒時間15min。 |